海阳的“绿色”探索

  烟台海阳,一座海滨小城,凭借显著的清洁能源产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创出全省县域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第一、发出全省第一度核电、发出全省第一度海上风电、实现全国第一次核能“零碳”供暖的“四个第一”。

  核能利用“热”起来

  山东第一度核电从海阳发出,清洁电流从这里奔向四面八方。走进国家电投海阳核电项目,这是山东第一座建设并商运的核电站,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1台一体化小型堆,并预留2台核电机组扩建余地。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已于2019年全面投运,截至2023年9月底,核电一期工程2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过9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约41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840万吨、二氧化硫约25万吨、氮氧化物约22万吨。
  目前,核电二期3、4号机组工程建设正稳步推进。两台机组投运后,年发电量约400亿千瓦时,可满足我省一半以上人口的居民生活用电,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7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00万吨,相当于种植约8.8万公顷的阔叶林。
  海阳核电不仅是山东首核,还是全国核能供热的开创者,“零碳”热能从这里涌向千家万户。

海阳居民享受核能供热

  近日,在海阳市民主小区,居民张恒正要去交供暖费。他表示核能供暖启动以来,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变化,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5℃左右,取暖效果平稳,比过去锅炉供暖更舒适。
  最初听说小区采暖热源要从烧煤变成核能时,张恒和邻居们曾有顾虑,因为从没有接触过核能供暖,担心其安全性和供暖温度是否达标。
  “政府部门给我们发了‘明白纸’,还安排工作人员解答疑惑,让我们明白了核能供暖更清洁、更环保,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张恒说。
  2019年11月,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暖核一号”一期“园区级”核能供热工程投运;2021年,“暖核一号”二期“县域级”核能供热工程实现海阳城区核能供热,海阳成为全国首个“ 零碳”供暖城市。
  “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至今已运行4个供暖季,累计对外提供清洁热量456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约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5万吨、氮氧化物约4608吨、二氧化硫约4875吨、烟尘约2834吨。
  核能供暖,温暖了一座城,湛蓝了一片天,同时居民取暖单价下调1元钱,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实惠。
  2023年年底的供暖季,“暖核一号”三期“区域级”核能供热工程将投入运营,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台机组抽汽供热工程,最大可满足100万名居民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供暖区域可达青烟威地区。

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转”起来
  风从海上来,弄潮正当时。随着我国进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阶段,山东海上风电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地处黄海之滨的海阳,拥有海岸线216公里,海域总面积1829平方公里。坐拥大自然赠予的巨大宝藏,海阳放大海洋资源优势,深挖蓝色经济潜力,精心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向着蓝色海洋阔步进发。
  2019年,海阳承接了山东省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正式开启了这座蕴含生机的滨海小城向蓝海进军的步伐。
  2021年12月10日,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同年12月16日,国家电投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华能半岛南4号、国电投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建成并网,标志着我省海上风电装机实现了“零”的突破,拉开了我省海上风电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据统计,华能半岛南4号、国电投半岛南3号两个项目装机总容量60.32万千瓦,年发电量16.21亿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煤48.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6.4万吨。
  “狂飙”的不仅有华能半岛南4号、国电投半岛南3号,半岛南V场址500MW海上风电项目更是创国内首个“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全容量投产”纪录。此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发电15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4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
  海阳已按下海上风电建设“快进键”,用“风驰电掣”的“海阳速度”进军海洋、向海“揽”风,赋能海阳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大展身手。
  扶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据了解,海阳海上风电产品的本土化率高,带动效应明显。海阳抢抓新能源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海域风能资源,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目前已引进中车株洲所、远景能源、中电建海洋工程等一批海上风电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全力扶持山东核电设备厂、中集来福士、丰汇设备等本土企业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聚力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条。
  营商环境“活”起来
  除了核能、风能综合利用,海阳还加快光伏、氢能、生物能产业的谋篇布局、持续发展。海阳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得益于海阳给予了企业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服务。
  “海阳集中出台了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奖励扶持办法、聚集人才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说。
  近年来,海阳先后出台《海阳市招商引资扶持政策(试行)》《海阳市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等招商优惠政策,在亩均贡献奖补、投资强度补助、厂房租转扶持、产业基金扶持、项目引荐奖补等方面给予企业补贴。
  海阳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独具、亮点纷呈,目前,核能综合利用国内领先,风电开发蓬勃兴起,海陆光伏资源丰富,氢能储能产业高起点培育,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了海阳贡献。
  据统计,目前海阳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503万千瓦,占山东省6%、烟台市42.6%;2022年发电量245亿千瓦时,约占全省清洁能源发电量的20%,实现年产值133亿元。(桑铖  徐盛世)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孟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