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 村卫生室蝶变

村医戴文龙为患儿诊病

  7月11日上午9点,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卫生室里已经忙碌起来:4名患者在输液,1名患儿在理疗,2名患儿在中药贴敷。

  “大伯集村有2000多人,一天50多个病号,这个时候正忙。”村医戴文龙看病间隙和记者闲唠。

  大伯集村卫生室干净整洁,分设了药房、诊疗室、治疗室、中医阁等,还配备了很多医疗设施。像这种标准的村卫生室,在宁阳县已实现全覆盖。

  2022年12月,宁阳县委书记王立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卫生室诊疗环境差、缺医少药。为解决这一问题,王立军指出:“卫生室要满足老百姓看病拿药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我们要像抓党支部建设一样抓村卫生室建设。”

  随后,一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展开,宁阳县坚持花“小钱”办民生“大事”,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不到两年时间,全县村卫生室发生华丽蝶变,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医”靠。

  蝶变一:小诊所旧貌换新颜

  “看看现在俺村的卫生室,多上档次啊!里外墙都刷得白净净的,屋里还装了空调,看着心里就舒坦。”在葛石镇西杨庄村,聊起这两年村卫生室的变化,孔庆喜喜上眉梢。

  回忆起以前,孔庆喜不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那时候,这里连个院墙都没有,屋里墙皮掉得简直不像样。冬天来打针,寒风嗖嗖地往屋里灌,冻得脚都麻。”他边说边轻轻地搓了搓脖子,仿佛还在感受那刺骨的寒意。

  在文庙街道东关社区卫生室,地面都铺了防滑地胶,诊疗室、治疗室内秩序井然,药房里用几个控温的大冰箱储存着部分药物。

  “这里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卫生室了,越来越像一家医院。”社区居民张娜说。

  “我们坚持统一标识、统一布局、统一内部文化等‘十统一’的标准建设村卫生室,提升规范化水平。”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贾春荣说。

堽城镇大孔村卫生室

  在葛石镇富家洼村卫生室,干净开阔的门诊区让人眼前一亮。村医马超身着白大褂,神情专注,正为病人细心把脉。

  “以前这里是个大厅,门诊在里面,病号进门就得喊。那时候不会布局,看起来有点乱。”马超说,“自从改造提升后,卫生室内设了观察室、理疗室、药房等,实行六室分开,变得更加实用。”

  戴文龙已在大伯集村守护村民健康20多年。去年,县、镇、村拿出10余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用房面积扩大一倍,布局更加合理,村民就医方便多了;粉刷墙面、铺瓷砖,卫生室焕然一新;诊疗设备实现升级,曾经的“老三样”变成了壁挂式全科诊断仪、心电图机、吸痰器、康复理疗设备“新四样”,一座现代化卫生室就此落成。

  2023年,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奖补资金,完成272处卫生室的标准化改造提升;2024年,又拿出400万元对剩余的258处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让村卫生室变得小而美、功能全、服务优。

  蝶变二:村医有了新奔头

  今年74岁的戴师节老人,血压高、血脂高,这几天走路不稳。在大伯集村卫生室输了3天液,已经好多了。

  “效果不错,如果是以前,可能就去县医院了。”老人满意地对记者说。

  这两年,随着村医水平的提高,很多村民不再因小病往大医院奔波。“如果患病能在家门口解决,谁愿意费时费力,以前是没有办法。”这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

  为能给村民看好病,宁阳县下足了功夫,不仅要留住村医,更要提升其医术,通过培训、“传帮带”、兼职兼薪等方式,不断提高村医诊疗服务能力。

  宁方振是东关社区卫生室的一名村医。2003年他刚来时,这里只有3名医生,现在已有6名医生、2名执业护士,其中4名医生取得了执业证书。人员没减反增,这既有待遇提高的吸引力,更有提升个人诊疗水平的动力。

  宁阳县通过建立村医全员轮训、家庭医生帮教、“周三课堂”等培训机制,有效解决了村医能力弱、诊疗病种少、服务项目单一的问题。

  “除了线下培训,县里每周都组织线上课堂,培训材料同步到每位村医的手机上。”宁方振介绍说,“没事时我就拿出来翻一翻,现在用药很前沿,多学习病例也为我提供了用药方向。”

  在伏山镇东代村卫生室的二楼,有一个单独的问诊桌,桌子上立着“第一村医”的铭牌。王垒在理疗室里正为一位关节炎患者针灸治疗,村医续丙立站在一旁观看、学习。“一定注意,患者不能空腹,在施针前皮肤要洁净。”王垒说。

  为充实村卫生室力量,去年,宁阳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240余名业务骨干到村医能力不强的村卫生室担任“第一村医”,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

  王垒便是伏山镇卫生院派出的医生之一,他从事中医工作已经23年。“我主要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对村医进行“传帮带”,方便满足辖区群众对中医药治疗的需求。”王垒告诉记者,“我来后,不仅提升了卫生室的诊疗量,也锻炼了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

  宁阳县还将村医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符合条件的逐步培养为党员,成熟的兼任村“两委”干部,有效稳定了村医队伍。目前,全县1004名村医中有287名党员,其中56名兼任村“两委”干部。

  今年3月15日,戴文龙正式加入村“两委”,他既可以利用坐诊送诊、上门家访等机会,把党的政策传下去、把村情民意摸上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好,又可以借助村干部的影响力,更好地完成公共卫生工作。

  蝶变三:村里开设中医阁

  在堽城镇大孔村卫生室,最显眼的是中医阁,中药匣占了半面墙,墙上挂着人体骨骼结构等各种挂图,配备了针灸理疗设备。

  每天大约有20来人就诊,病号虽然不是很多,可腰酸腿疼的久病患者不少,他们受益于村医孔新民的中医技术,成了这里的“常客”。对于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顽固病症,中医却疗效明显。

  记者在孔新民的诊疗记录中看到,外镇患者也不少,都是慕名而来,甚至一些病号是从其他县赶来求助的。

  “我的中医基础比较好,现在针灸、理疗、推拿、拔罐、按摩都做得很好,医保报销后,做一项只需花费不到10元钱,因此老百姓的接受度很高。”孔新民说。

  现在孔新民在村里大力推荐使用骨膜针治疗,已经有七八十位老人接受治疗,80%的老人评价治疗效果很好。

  “曾经有一个患有老年焦虑的病号,在医院住了四五天并接受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但病人一直无法入睡,每晚必须吃睡眠药物。”孔新民说。

  这位病人来卫生室后,孔新民给他进行了骨膜针治疗。“当时诊疗结束已经下午四点,五点半左右我接到老人儿子的电话,说老人一回去就睡着了,对我非常感激。”这样的例子对孔新民来说已经屡见不鲜。

  为发挥好中医药“简、便、验、廉”独特优势,宁阳县创新建立县域康复专科联盟,在133个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为群众提供花钱少、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服务,打通了中医惠民“最后一公里”。2023年,全县村级中医诊疗量达到68.25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35.9%。

  想把“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学好并非易事,为此,县里通过联盟联系了很多专家名师,开展培训。

  “这次我学习了15天,受益匪浅。”孔新民说,“县里学习不仅时间久,内容更为系统,从解剖学和运动学开始讲起,比如膝关节的疾病可能是由腰椎引起的,如果不了解机理,很多内容无法理解。”像这样系统且深入的专家授课,孔新民已经参加了七八次。

  现在,来大孔村卫生室的病人越来越多,每天早上六点,就有十几位病号等在卫生室。孔新民介绍,自从学了新技术后,每天能接诊20多位病号,诊疗水平显著提升。

  记者手记

  当前,农村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是“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并未随人口流出而减少,反而更紧迫、更集中。然而,由于村级医疗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村医人员数量不足能力偏弱等问题,村卫生室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让农村群众就近买到药、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宁阳县立足百姓需求,从改变村卫生室入手,全面提升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去年以来,县财政拿出900万元奖补资金,对530处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2023年,全县开展村医培训222场次、3865人次……

  不到两年时间,全县就完成了村卫生室的蝶变,彰显了一种敢想、敢干、实干的为民情怀。2023年,宁阳县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达到85%,心系群众,把钱用到了刀刃上,花“小钱”办出民生“大事”。宁阳县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的做法是个范例!(记者 李希武 通讯员 刘文龙 孟凡雷)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