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急诊科,无声的战斗日夜不息,时刻充满未知与挑战,每一瞬间都关乎生死。

  在这里,泪水与汗水交织成生命的旋律,希望和绝望激烈碰撞。

  让我们走进这片“战场”,聆听生死抉择的故事,感受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见证医者仁心的力量。

  绿色通道,成功挽救年轻生命

  今年的第一天,1月1日18时30分,急诊室里气氛突然紧张得令人窒息。一名年仅26岁的女性患者小赵,因惨烈的车祸被120急救车紧急送来。她的病情危重至极,头面部多处外伤,血流如注,胸部和左上腹传来的剧痛让她几近昏迷。危急时刻,急救团队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赛跑。

  在急诊科,护士们迅速为小赵开通静脉通路,透明的“血液”快速流入她的身体,努力为摇摇欲坠的生命筑起一道防线。小赵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被快速推进CT室进行扫描,检查结果令人揪心:上颌骨及颧弓多发骨折,左侧多发肋骨(6、7、8肋)骨折伴气胸,胸膜挫伤,左侧肩胛骨折,脾破裂出血。此时,小赵的心率由70次/分飙升至135次/分,血压却低至75/48mmHg,生命体征极度不稳。

  根据小赵病情的急剧变化和CT检查结果,急救团队争分夺秒,在积极为小赵进行液体复苏的同时交叉配血,第一时间联系输血科备血为手术做足准备。抢救室内,急诊外科、急诊监护室、肝胆外科、胸外科的专家团队迅速集结紧急会诊,决定立刻为小赵进行开腹手术。

  无影灯下,手术正式开始……一个半小时后,专家成功实施了脾切除术,将小赵从死亡的悬崖边拉了回来。然而,危险并未完全解除,小赵继续在急诊监护室接受严密监护治疗,一星期后,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治疗,两星期后康复出院。小赵带着对医护人员满满的感激,重新拥抱生活。

  多学科协作,1500ml大出血患者转危为安

  日前,在急诊留观室的走廊里,吴女士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得泣不成声:“我以为他再也醒不过来了,太感谢你们救了他!”那是对家人劫后余生的感动与幸福。

  事情要从不久前说起,吴女士的父亲因“呕血、黑便”被收到急诊留观室。老人此前患有胃癌,还经历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在当地医院接受了胃镜检查和血管介入治疗,可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转入省立医院急诊科当天,他的病情再次加重,血便频繁出现,半天时间出血量累计1500ml,血红蛋白也急剧下降。很明显,单纯的药物保守治疗已经无力回天,急需进行胃镜诊疗。

  情况危急,值班的周轶主任医师当机立断,迅速联系消化内科主任,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急诊内镜诊疗就此展开。为避免外出做胃镜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医护团队做了充足准备,为患者提前输血,做好备血以防万一,还为患者置入中线导管,确保静脉通道畅通。在严密的心电监护和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的保障下,急诊留观室的医生和护士长全程陪同,携带各种抢救仪器,将患者安全送达内镜室。

  检查发现,患者情况非常糟糕,食管及胃内满是鲜血,经过反复吸引和冲洗,终于找到了出血点——贲门近胃底处有一黏膜隆起,表面溃疡形成,裸露的血管清晰可见,被确诊为胃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这种出血情况极为凶险,活动性出血不断,医护人员只能奋力一搏,就在准备用钛夹夹闭出血点时,病灶处突发喷射性出血,量大且速度极快,内镜视野瞬间模糊,患者因血压、心率骤降陷入昏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急诊科医生与内镜室医生按照应急预案紧密配合,迅速确定抢救方案,一条条精准的医嘱不断下达。他们持续进行胃镜下吸引,防止患者误吸,同时进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应用多组血管活性药物,并紧急加压补液,加压输血维持患者有效循环。经过3次艰难尝试,终于成功将钛夹固定在出血病灶上。此刻,胃镜下的视野逐渐清晰,患者的生命体征也慢慢平稳。

  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紧张而又劳累,医护人员的衣服都已湿透。但看到患者转危为安,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被转回急诊留观室进一步治疗,一星期后平安出院。

  “作为医护人员,看到患者从我们手中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比任何事情都让我们感到兴奋和满足!”参与抢救的急诊留观室护士感慨地说。

  “救命神器”ECMO助力,为心梗患者再续新生

  张先生早早收拾好行李,满心欢喜地期盼着家属来接自己出院。回想起近半个月的经历,他百感交集:“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遇见他们,我会面临什么……十分感谢急诊监护室所有医护人员日夜的坚守与陪伴!”

  2024年10月22日傍晚,张先生突然胸闷,被送进急诊室。心电图显示,他患了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情况危急。此时的张先生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生命体征极不稳定。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介入手术开通血管风险巨大,但不开通血管,他随时可能猝死。

  急诊内科心血管介入组和急诊监护室的专家迅速会诊,决定使用ECMO,为后续的急诊PCI介入手术争取机会。ECMO被称为“人工肺”,能暂时替代心脏和肺部功能,维持患者生命。这虽然风险高、难度大,但急诊科的ECMO救治小组在王大伟主任和急诊监护室马超群护士长的指挥下,凭借精湛的技术,快速完成置管、管路预充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很快,暗红色的血液在设备中转化为鲜红色,重新流回张先生体内,他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在ECMO的支持下,介入组成功为张先生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PCI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治疗”。

  在ECMO正常运行期间,张先生同时使用了呼吸机等多种设备维持生命体征,急诊监护室团队每天讨论病情,确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在这漫长的13天里,医护人员日夜坚守,精心照料,用专业技术帮助张先生闯过了出血、肺水肿、感染等一道道难关。最终,张先生顺利出院,重新开启了美好的生活。

  在急诊科,这样的生死营救每天都在上演。医护人员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铭记于心,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每一个患者筑起坚固的防线。(李太东 郑晓丽)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