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百亩菊花金光灿灿
在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西北方向,有一个西黄村,此村因金河72泉之一的西黄沟泉而得名。该泉润柏山附近良田万余亩,素有“井潮五里,河潮十里”之说,清乾隆年间曾设管理官员掌管该泉调运。
历史悠久的西黄村,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精彩蝶变。
要说该村这两年最大的变化,那得说说村里的大产业——菊花种植加工。
抓技术,填补产区空白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每年金秋时节,在西黄村西部,百余亩金丝皇菊竞相绽放,放眼望去,如同金黄色的海洋一般,层层花浪迭起,阵阵花香扑鼻,引得不少市民慕名前来游玩。
近年来,常庄街道把“一村一品”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西黄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等为依托,深挖农业农村产业潜力,让村庄环境靓起来,让村民钱包鼓起来,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案例。
菊花,尤其是金丝皇菊,黄酮素含量极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香、甜、润三大特点,还有降血压、散风热、明目等功效。受气候等因素的制约,枣庄以前从未有大规模的菊花种植基地,而今西黄村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种植菊花最怕的就是遇上霜冻,所以建议尽可能地选择花期较早的品种种植,再就是要做好菊花的保温工作。”日前,在西黄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治国对农场负责人赵建说。该家庭农场菊花种植项目被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并经常组织人员来交流学习菊花种植经验。
赵建的菊花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普通农民,赵建习惯了种植小麦玉米,对于中药材类农作物种植,可谓是一窍不通。刚开始,他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种植技术就匆匆播种了,对于种植密度、土壤、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完全稀里糊涂,结果第一年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益。
常庄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和西黄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及时请来了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
“搞农业种植,不能只顾埋头干活,否则就会出大问题。通过街道和村‘两委’搭建的平台,我认识了很多专家,他们的指点让我在种植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赵建说。
目前,西黄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菊花种植面积100余亩、育苗面积6亩,均采取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方式。这些菊花品种多、花期长,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可加工成菊花茶或者提炼后应用在化妆品等领域。提到这些,赵建憨厚地笑了,他说:“多亏了农科院专家,才让这片黑土地种出了金疙瘩!”
村民采摘笑意盈盈
增收入,描绘美丽经济
西黄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管理。菊花盛开期,每亩可采摘鲜菊花400余斤。每年秋季,农场雇附近村民采摘,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
“我家就是西黄村的,在这里采摘菊花,一天能挣60元钱,离家也近,到了饭点还能回家做饭照顾孩子。和姊妹们拉着呱,顺手就把活儿干了。天天能见到这么多菊花,心情也好得很。”一位村民说。
“谁来干活儿我都欢迎,最忙的时候,有近150个工人在这儿采摘。能够带动西黄村附近的村民增收,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赵建说。
每年9月采摘金丝皇菊,10月初采摘北京三号菊,到了11月还会有大片的婺源黄菊等待采摘。西黄村的菊花产业,不仅给该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售收益,也为周边村的闲散劳动力带来了务工收入,采摘工人每人年均增收1万余元。 2022年,该农场被评选为“市级家庭农场”。
扩规模,思路决定出路
为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盘活撂荒土地,常庄街道谋划把这片菊花基地和枣庄火车站沿线的撂荒土地进行整合流转,打造立体花海风景画廊,探索树立美丽乡村致富新标杆。
为了拉长菊花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常庄街道高度重视西黄村的菊花产业发展,申请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对农场的烘干设备进行专项扶持,盘活闲置宅基地,新建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菊花烘房,购置大型烘烤设备4台。经过去杂、挑拣、装屉、上炕、烘烤等工序,每9公斤鲜菊花可以烘出1公斤干菊花,加工后的菊花亩效益提高到1.2万余元。
农场充分利用抖音、快手、淘宝等线上销售平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如今产品远销济南、青岛等城市。农场还与安徽、江西等外地收购方达成采购协议,可实现年销售1万余斤菊花、销售额100余万元。
“下一步,我打算配备观景台等硬件设施,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村民一起奔向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谈及未来,赵建信心满满。(王雷)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