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镇:同心共建故事多


强村公司让村民共享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红利(于祯茂/摄)

  一砖一瓦显乡韵,草木田溪皆风景。无论什么季节,走进沂南县湖头镇肖家哨村,目之所及皆如画。

  “现在不光村子变美了,我们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甭提有多舒心了!”谈起同心共建行动带来的变化,村民何宝霞满意地说。

  今年以来,湖头镇深入实施同心共建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乡村振兴党群合力,探索出“共美、共治、共富”乡村振兴新路径。

  美丽乡村大家建

  红砖胡同、石子小路、大理石小巷……在西太沟村,一条条迥然不同、各具特色的小巷直通村民的家门口,干净又便利。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同心小巷”。说起来,小巷里面有故事。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小街巷数量多、硬化工作量大,且涉及各家各户。如何规划?用哪类材料?资金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曾让西太沟村“两委”格外头疼。

  “一定要留好排水沟,不然冬天容易结冰”、“村里正在拆迁,用拆下来的废料就挺好,有特色还省钱”、“按照自己的想法我们自己动手修,质量也放心”……在今年4月的“同心小院”夜课堂上,大家伙儿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解决方案。最终,村“两委”研究决定,将小巷硬化工程交给村民们自己干,模式和标准村里都不做统一规定。

  党员干部挺身示范,才能引领群众主动上前。党员辛玉刚指着党员“红黄榜”公示栏说:“我们这条胡同,有3户是党员家庭,必须带好头!”在西太沟村有一个优良传统: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事情,村干部先做到。拉料、和灰、铺设……早上刚5点,整条胡同就热闹起来了,老党员何树法还主动为大伙儿备好了一日三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米的大理石小巷3天就铺设完成了。

  其他巷子的群众看到后,也纷纷行动起来,旧村拆除中的废旧建筑材料成了抢手货,旧砖头块被拉走了,碎石子被运没了……资金不足大家补、机械不足力气补。村民们还发挥聪明才智,铺设出同心圆、菱形格等造型,避免了千巷一面。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共建美丽乡村,“面子”提升了,“里子”也得跟得上。柳树底村村民杜现国家中宾客满堂,欢笑声不绝于耳,全家沉浸在嫁闺女的喜庆氛围中。杜现国原本想去县城宴请亲朋好友,面子上好看点,后来,村里的乡风指导员杜现新多次上门劝说他婚事简办,最终,杜现国转变了想法,在镇上办了酒席。“菜品不比城里差,还节省了近5000块钱。”杜现国说。

  为了培树文明乡风,湖头镇广泛号召党员队伍中的在职干部、村妇联主席、离退休干部等,在各村组建乡风指导员队伍,通过“敲门行动”对婚丧事宜上门宣传引导,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事不办”,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织密“微网格”

  湖头村是镇驻地村,全村917户,2855人。人口多,居住又相对分散,网格员往往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还是管不过来。

  “特别是汛期的时候,10余名村干部和网格员分头逐户查看村民住房安全,疏通内涝排水、组织村民避险……但还是力不从心,难免疏忽。”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振山说,农村基层治理必须走共治之路。

  今年以来,湖头镇建立了“片长+基础网格+微网格+胡同长+党员”五级网格管理体系,解决“网眼过大”问题,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

  “现在,全镇除了网格长以外,胡同长、街长、楼长共计1053名,平时各自服务,急时‘组团作战’。”湖头镇党委副书记崔晓峰说。

  乡村基层治理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湖头镇大力推行“一网统管 ‘千长’共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提效能、重服务、调矛盾、找问题,以“微治理”推动“大和谐”。

  “大婶子,快把家门口的小麦秸秆清理了吧,太难看了。”刚提醒完村民要自觉清理自家门前的“五堆”,又有村民来找王淑娟当“和事佬”:“婆婆光给俺小叔子家看孩子,也不给俺看,你快给说道说道。”

  王淑娟是湖头镇西城子村的党员胡同长。她所在的胡同共有26户人家。每天,王淑娟都要在胡同里转几趟。调解邻里纠纷、照看孤寡老人、清理环境卫生、收集社情民意、上报群众诉求……这些都是她的日常工作。

  遇到难事、矛盾、问题就找胡同长和街长,这已经成为湖头镇群众的习惯。可以说,胡同长、街长、楼长的设立,确保了群众事群众帮、邻里事邻里办,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镇。

  共享发展红利

  在湖头镇齐店子村的标准化养殖场内,首批200头肉用牦牛在这里经过半年的养殖便可推向市场。“项目盘活后,不仅把闲置资源用了起来,还为我们股东村带来近60万元的分红。”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丙波高兴地说。

  齐店子村闲置养殖基地能被盘活,得益于沂南县聚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帮助。这是沂南县一家村集体共富联盟下的强村公司,由东城子村、姜家庄村、齐店子村、黑牛石村等10个村居合股组建。

  湖头镇距县城约30公里,是传统农业乡镇,工业项目相对较少。“受资金、资源限制,缺乏共富平台。全镇45个自然村中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的不足15个。”湖头镇党委副书记曹荣强说,“强村公司探索出了村集体经济新路径。”

  今年年初,湖头镇以“地域相邻、优势互补、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为前提,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选取10个村,以集体资金入股组建了强村共富公司——聚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了更好地保障强村公司运营,在镇级层面成立共富联盟党委,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联盟党委书记、10个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联盟党委委员,按照规定的议事制度定期开展议事协商,推动一体规划、协同发展。

  强村公司不仅为村级集体经济做了增量,还把农民“链”上了产业链,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以集体资产增值推进农民共同富裕。依托农业乡镇耕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联盟党委提出了耕地“共享”思路,依托联盟内8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900余亩,发展粮食集约化种植片区6个。

  黑牛石村村民李菊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因为她家流转了5亩地,每年有5000元租金,不用种田后平时在附近务工,每个月还有2000元收入。

  “一村探路、多村合作、抱团发展的强村公司正在逐渐破解村级集体经济‘零、小、散、弱’的发展难题。对资源禀赋不足、经营渠道狭窄、内生动力欠缺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来说,办强村公司可谓是一张‘良方’。”湖头镇党委书记周连锋说。(沈森 李娜)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