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闪亮的“工业社区”金名片

  工业社区不同于居住社区,这里没有居民,只有企业和员工,但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的企业与员工却能享有像在居民社区一样的精细化服务。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倾力打造“工业社区”金名片,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理念“嫁接”到工业聚集区,建立工业社区党委,有效整合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园区企业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园区建设与管理,人、产、城融合绘就发展新图景。

  “红色堡垒”托底发展需求

  “广利临港工业社区党委积极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市发展改革委支持,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2个万吨级码头的审批,一年半后码头顺利投入使用,比当初企业的要求提前了半年。”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综合管理部副部长闫松松说。在党委推动下,项目审批、开工、建设等环节压茬推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广利临港工业社区党委推行网格化治理,安排6名党建指导员包靠6个园区网格,常态化进行企业走访,第一时间协调职能部门解决企业需求。围绕党建如何服务项目建设,成立2个企业党委、9个企业党支部,在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20个,逐步构建起“实体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党员先锋岗”相结合的组织架构,实现重点工作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我们在产业园区推行党建引领工业社区建设,将城市社区‘治理网格、服务居民’经验和产业园区‘管理园区、服务企业’理念有效‘嫁接’,打造服务到位、发展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张涛介绍。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立5个工业社区党委,划分68个工业社区网格,推进5个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建设13个党群服务驿站和44家重点企业直接联系点,选派58名“红领书记”,打造了共享HR、共享工匠、共享场地等十大共享场景,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精细化程度。

  “红色纽带”汇聚发展动能

  “我们是第一个实行‘书记服务企业联系卡’的工业社区,联系卡面向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和工地农民工发放,把工业社区党委书记姓名及联系电话向大家公开,方便大家寻求帮助、反映问题和建议。”新材料工业社区党委副书记董红玉说。

  新材料工业社区党委推动政企、银企、税企、司企“集成化”联合共建,截至目前,召开“政银税司企”联席会议30余次,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支持、财税解读等服务500余次,实现企业联建、难题共商、发展联议、精准服务。同时,推动园区企业组建起“HR朋友圈”和“安全互助圈”,开展人员招聘、人才政策申报、人才信息互通、共享安全员等服务300余次,为企业引才留才赋能。

  工业社区党委发挥“红色纽带”作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发展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省级创新平台74家,围绕稀土催化材料、复合纤维材料等重点技术领域组建党员先锋队37支,先后突破柴油机后处理脱硝催化剂、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等20余项“卡脖子”技术。

  “红色阵地”激活发展动力

  在悦来湖数字经济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青创能量馆里,不乏企业职工在这里体验线上颈椎操、云直播办公室健身操等运动课程。这里的青创咖啡馆,不仅提供美味的饮料、甜点等,还是开展“青创思享会”、“青创心声”等活动的重要阵地,红歌接龙、读书会、电影会……每场活动都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参加。

  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这里的员工大多为年轻人,工业社区党委以“e企跟党走”为党建理念,打造“青创e家”、“青创会客厅”、“青创能量馆”等多种活动阵地,让青创先锋、青创精英、青创志愿者三支队伍成为先锋力量,以青春力量激活发展活力。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工业社区把企业当“家业”、把员工当“家人”、把需求当“家事”,大力推进园区治理系统化。建立共享安全员队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秩序维护等行动。聚焦企业员工生活所需和成长所愿,建成公寓型、宿舍型等人才公寓6处;建设数字工匠学院,举办技能培训153场次。组建包含45人的帮办代办员队伍,常态化开展手续办理、问题调解等工作。如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工业社区逐渐被打造成为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王刚 宋方亮)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