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社区,让人、产、城深度融合

  新形势下,面对人才竞争的激烈化、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城市发展的多业态,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应运而生。产业社区是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诞生的一个新概念,更是各地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寻求人、产、城融合共生最优解的积极探索。

  顾名思义,产业社区具有“产业”和“社区”的双重属性,用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理念服务园区发展,解决园区在产业培育、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有资料显示,在国内,成都较早将产业社区纳入治理范畴。2020年,该市出台《成都市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高品质公共服务标准配置指南》,把产业社区建设作为变革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2023年11月15日,由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全国首个《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如今,产业园区社区化已成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新方向。

  产业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大体系的重要一环,产业社区党建工作,服务是主线。服务产业园区发展,核心不能只有产业,还要有人。人、产、城深度融合,是产业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更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日前,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杭州有更懂老板的政府。”当地创业者如此感叹。“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消除‘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各个‘取经人’自能踏平坎坷成大道,取得‘企业发展、产业跃迁’的‘真经’。”《人民日报》如是评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做实产业园区党建、服务好企业,就要拎得清、想得明、干得实,不当甩手掌柜,让服务更精准、不越界。

  从配置什么功能,到提供什么服务,再到营造什么氛围,决定了产业社区新理念能否充分涌流、新业态能否茁壮成长。为提升企业服务的精准性和精细化程度,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工业社区党委,选派58名“红领书记”,打造出共享HR、共享工匠、共享场地等十大共享场景;烟台黄渤海新区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机关、行业系统、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资源,提供政策上门、党建指导、技术帮扶等专属定制服务;临沂则探索建立“产业管家”服务机制,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及“10分钟社区服务圈”,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以党组织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和人性化的发展环境,这三个产业社区为产业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对于构建和谐、创新、共享的产业社区新图景,说法很多,比如,要打破产业集聚地和城市空间的边界、要融合国际经验……实际上,因地制宜是关键。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底蕴,一个产业园有一个产业园的产业根基和发展路向。如果将产业园区社区化比作一把钥匙,那么这把钥匙决不能只有一个模子,而应该多种多样,充分适应园区、城市个性化发展需求。

  东营、烟台、临沂等地产业社区建设与治理理念“和而不同”,正是立足当地实际创新求变,倾力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杨书云)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