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本土“淬”党性

专家进行现场教学

  “这次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真是太及时了,我一直想种点特色瓜果,但不知道怎么入手,听了农技专家讲的课后,感觉很实用。”

  日前,广饶县李鹊镇党员王海宁在东营市党员教育培训“好课程”目录中“点单”了一项课程,不久后,便在镇党委党校学习了该课程。

  像王海宁一样,广饶县1.5万名农村和城市社区党员不仅可以近距离上党校,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单约课”,无论是产业发展难题还是小区治理困境,镇街党校都设有对应的课程。广饶县还着力培育本土师资,全链条打造本土化课程,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上台阶。

  建设“好党校”

  “镇党委党校开办以来,定期组织党员进党校培训,党员们都很兴奋,不用出远门就能听到专家教授的课程,方便又实用。”大码头镇小刘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效明说。

  近年来,广饶县统筹用好本地资源,将周边党性教育基地、农业产业基地等作为基层党校教学点,探索实行“镇街党校+”培训模式,从阵地焕新、基地创新、模式更新等方面不断完善阵地建设,让党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

  “我们提出了一镇一主题、一校一品牌创建活动,结合各镇街功能定位和特色资源,确定了幸福家园、红色资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4种教学主题,同步开发特色课程及相关培训。”广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老干部局局长李文林说。

  为了深化“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广饶县实行“片区化”教学,将8所镇街党校划分为基层治理、“新农人”培育、乡村共富、头雁领航四大教育示范片区,以“邻里阵地”思路跨镇街教学,满足不同类型党员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精准性。

  培育“好教师”

  “你选的向革命烈士学习这个题材很好,但是在讲述的条理性、生动性上还要再下功夫”“这个课理论性比较强,再多加点身边的例子,党员可能会更喜欢听”……在广饶县举办的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师资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上,24名来自镇街党校的教师进行了试讲,专家现场点评。

  为了打造一支来源广泛、经验丰富的基层师资队伍,广饶县吸纳了一大批镇街党员领导干部、榜样模范、“土专家”、“田秀才”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同时,在“灯塔-党建在线”等网络平台同步建立网上师资库,形成电子档案,面向所有党员开放。

  选好师资的同时更要育好师资。广饶县通过开展县级师资力量结对指导,在农村、社区、机关、“两企三新”领域成立精品课程教研室,由县委党校骨干教师牵头、优质师资帮包,每年7月组织开展集中备课,带动课程建设和讲授水平双向提升。实施“教育+实践”培养模式,连续5年举办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师资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围绕基层师资关心关注问题开展授课辅导,并对课程内容、形式等按照课中现场评估和课后反馈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师资有收获。

  打造“好课程”

  “如何保持好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从爱学习、能吃苦、敢担当三个方面发力……”在广饶县陈官镇党委党校第一教室,县委党校教师许灵红作的《工作重在责任》的专题授课,让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收获颇丰。

  如何打造本土特色课程,让党员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根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各方共享的原则,广饶县重点打造“广饶街道和美乡村”“大王镇强村富民、寻根铸魂”“李鹊镇‘新农人’培育”等现场教学路线。每条路线围绕同一主题设置不同培训课程,相互联系、串点成线。

  在大王镇强村富民现场教学中,每个教学点通过抛出问题、规范流程、“实地参观+讲解”的方式,让学员带着问题边听课、边思考。现场教学全部结束后,进入教室,对现场教学内容深化提炼、对培训主题系统解读,通过讲道理、教方法,让参训学员对标先进、谋划工作。

  规范流程,才能确保课程开发质量。广饶县实行课稿撰写、试讲打磨、课件制作、精准提升、现场拉练、课程录制“六步工作法”,保证课稿质量;抓好师资拉练这个关键,组织主讲人试讲讨论,在县级班次上磨课点评、提升水平,打造精品课程。2022年以来,先后开发《永恒的明灯》《支部引领凝聚发展资源的探索——以小刘桥村为例》《一诺50年》等30余门特色课程,受到党员好评。(广饶县委组织部)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