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小小西红柿“种出”十亿元小镇

  25年前,这里默默无闻,农民们翻土种地,按部就班,玉米收获了种麦子,麦子收获了种玉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是在那一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变化开始了,当地开始尝试种植西红柿,发展蔬菜产业。25年过去了,店子镇从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乡镇,一跃成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乡镇。

  店子镇蔬菜育苗基地

  依靠一颗颗西红柿,店子镇走上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乡村变美之路。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品牌越叫越响,成为店子镇4.8万人民赖以生存和为之骄傲的底气。

  “火红小果”带来农村“改头换面”

  初冬时节,滨州日报记者来到店子镇,探究这个西红柿“十亿元镇”如何依靠奋斗而来,一颗颗鲜红的果实如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从205国道密集的车流中,到交通繁忙的潍高路,再到通往蔬菜种植大棚的林间路,仿佛都在诉说小镇的繁华和产业振兴的样子。店子镇南邻淄博,东接东营,又与中国蔬菜之都寿光隔广饶相望,区位优势明显。

  在店子镇大杨村,记者目睹了“火红小果”西红柿的诞生地:一座座温室种植大棚,仿佛一群小山丘,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耀下,壮阔且安然。大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良介绍,种植基地里最大的大棚占地面积已经超过15亩,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要大。一年下来,大棚里可种植两茬西红柿,每一茬可收获数万公斤。西红柿价格好的时候,种植面积超过10亩的大棚,一年可收益30万元到40万元。

  “我们家一共种了三个棚,这个棚占地面积12亩,是最大的。2021年西红柿行情比较好,一斤能卖到三块八九,这一棚西红柿已经快卖完了,收益非常不错。”村民朱爱珍一边介绍,一边带领大家走进她家的大棚。

  朱爱珍家的大棚地上铺着运输用的滑轨。在过道两侧,一排排西红柿植株,被线牵引着,郁郁葱葱。绿果在上,红果在下,底部的西红柿已经收获。滴灌系统布满整个大棚,一条条水带铺设在垄间,滋养着植株。

  朱爱珍说,她家种的西红柿品种叫“罗蔓”,汁多皮薄,口味酸甜,果大肉嫩,全部出口到俄罗斯。当前,这一茬西红柿已到种植中后期,收益已经超过10万元。

  杨明良告诉记者,“现在大棚越建越大,设施越来越先进,抗灾害抗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产量越来越稳定。除非遇到极端天气,每年种大棚的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大杨村是整个店子镇西红柿产业的“领头羊”,从1996年小规模试种,到如今成为店子镇种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种植效益最好的村,可谓是“改头换面”的25年。

  杨明良回忆,20世纪90年代,店子镇党委政府走出去,向寿光学习种植蔬菜。回来后,综合研判,号召大家种植西红柿。“1996年,是我们试种西红柿的第一年。一开始热情不高,只有几户人家。但是,随着第一年的试种成功,第二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了。”杨明良介绍。

  店子镇产的西红柿就因其口感好、品相好,备受市场青睐。因当地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富硒”西红柿也成为店子西红柿的标志。当地品牌“博绿牌”西红柿经山东省科技厅检测,硒元素含量为34.6微克/公斤,列全国第一。2000年,店子镇获评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称号,全镇西红柿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全镇近万名群众依靠西红柿走上了致富路。

  迎难而上化解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伴随西红柿产业的飞速发展,问题也不断凸显。店子镇副镇长曹茂林将其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种植产品类型和品种单一,西红柿成为唯一种植作物;二是蔬菜种植人才面临断层风险,年轻人流失,不愿意从事种植业;三是农业品牌效益不突出,产业增收遇到“瓶颈”。

  长期以来,店子镇的温室大棚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然而西红柿的交易市场,并不在此,反而在临近的寿光市。这一问题反映到农民身上就是:西红柿的定价权被别人掌控着。明明是好产品,但是,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只能赔钱贱卖,给别人打工。

  为此,店子镇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鲁东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广试种新品种,并于2020年建成店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西红柿标准化种植体系。店子镇还建起西红柿交易市场,吸引终端客户。

  店子镇富硒西红柿

  这两年,店子镇大棚里只种西红柿的格局也渐渐被打破了,五彩椒、网纹瓜等蔬菜品种不断被引进推广。2021年,店子镇与鲁东大学合作,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六栋现代化标准种植大棚,从以色列等地引进20余种西红柿品种进行培养种植。

  以往,人们提起店子镇的西红柿,都知道很出名,但具体到商业品牌,却没有一款叫得响的,形成了“叫好叫座不挣钱”局面。为此,店子镇建成生态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臻味店子”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使用“博兴西红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我们对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严格管理,对符合条件、品质有保证的产品,纳入综合管理。我们还聘请第三方运营团队,专业化运作,发挥西红柿的品牌效应。”曹茂林介绍。2021年4月,“博兴西红柿”还成功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人才确实是个难题。现在村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很少选择在村里种大棚。种植蔬菜大棚的人还是当初那群人。”杨明良介绍。

  为此,店子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留住人,用好人。

  店子镇蔬菜大棚航拍

  如今,在店子镇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已经开启了电商直播带货。在现代化的种植大棚里,也有了大学生研究跟踪种子培育的身影。“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给人才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和一个放得下身心的环境。”店子镇党委书记舒德明介绍。

  以大杨村为例,店子镇龙头企业力强钢板主动结对帮扶,投资兴建现代化种植大棚,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大杨村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品质,村内主干道路焕然一新。

  舒德明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西红柿主导产业,持续放大产业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不断推动西红柿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杨明良说,再过几天,镇上还要组织各村书记走出去,学习蔬菜大棚种植管理技术,让各村书记将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种植户。

  产业兴,人才旺,农村才会更美。店子镇依托西红柿种植产业优势,不断扩能蔬菜种植产业,进而向现代商业服务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示范路。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