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华社:借得春风向未来——山东蹄疾步稳推进乡村振兴四年掠影

  2018年以来,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乡村振兴建设路径,四年间不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精准发力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搅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从黄河滩区到沂蒙老区,从黄海之滨到运河之畔,从丘陵山岳到盐碱滩涂,齐鲁乡野借得春风向未来,勾勒出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诗情画意图。

  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妹冢镇农民在麦田里进行镇压保墒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 扛起稳产保供重任

  “村里1400亩麦田用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喝’上有机肥的小麦肯定强筋又高产。”行走于麦垄间,桓台县起南村党支部书记魏锐祚小心翼翼查看着小麦长势。随着气温回升,山东各地的麦苗陆续返青,春耕春管进入关键期。

  桓台曾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如今的齐鲁大地广泛开展吨粮镇、吨粮县创建,推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坚定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不断巩固肉蛋奶、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产能——

  在寿光,新建蔬菜大棚全面推广自动温控、智能雾化、臭氧消杀等智能设备,一对青壮年夫妇可轻松管理3个大棚;

  在金乡,一头大蒜被开发成黑蒜制品、硒蒜胶囊等40余种深加工产品,“小蒜头”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龙头”;

  在诸城,现代农业正在向餐饮终端一体化延伸升级,预制菜产品走进了北京冬奥会厨房······

  图为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九仙山梯田景色。新华社发

  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底气所在。2021年以来,位于潍坊市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持续开展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实验,每亩玉米产量不减的同时,可收获大豆300斤,为解决玉米和大豆争地矛盾探出新路。

  靠着创新,山东培育的济麦、山农、登海等系列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综合机械化率达89%。

  精准发力乡村建设 绘就“三生三美”图景

  近年来,山东各地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开展“户户通”。在淄博市博山区不少村庄,通户道路着重体现原生态,就地取材用原石、毛石、鹅卵石等透水铺装,打造“会呼吸的小巷”。踱步其上感受原始风貌,勾起人们绵绵乡愁。

  四年间,山东把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逐步由户户美、村村美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

  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原本是个被“锁”在沂蒙山深处的贫困村,近几年靠着美丽乡村建设,处处青石板路、户户粉墙黛瓦,风景古朴秀丽,吸引了大批游客。燕崖镇党委书记于庆说,在朱家户村带动下,周边村“一村一品”搞旅游,统筹打造古村落文化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无人机拍摄的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雕龙嘴村茶园。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今年开始,山东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上再着笔墨。

  开展乡村建设,塑形更要铸魂。山东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巨野县推行“一碗菜”办理丧事,“白事一碗菜,能省一万块”渐成共识。日照市岚山区成立了400余支文明迎亲队,“抵制恶俗婚闹、健康文明办喜事”的新风深入人心。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增强振兴内生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山东针对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改革,打破束缚,激发内生动力。

  初中学历也能获评高级职称?作为利津县绿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佟福兴成功选育了夏优39号等多个平菇新品种,并带动5个生产基地发展,辐射2000多种植户。去年,他被省相关部门评为农民高级农艺师。

  山东打破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条框限制,让40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设立专属基层的高级职称、建立基层职称“直评直聘”通道、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等改革举措,有效激活了乡村人才资源。

  在山东省莒县招贤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玫瑰基地,工作人员在包装玫瑰。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实践,探索出土地托管服务、乡村共同体等各具特色的振兴新路子。

  四年来,山东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等,诸项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