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年,山东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5%

  9月1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记者了解到,《规划》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市县配套、供水保障、防洪提升、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水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六类重点水利项目共1088项,项目匡算总投资3855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投资2143亿元。

  《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山东现代水网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建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利行业管理能力全面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山东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山东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89.2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1,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90%,新增水库库容12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70%,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现有存量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率100%,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完成率100%,水土保持率达到85%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完成国家分解任务,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

  《规划》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市县配套、供水保障、防洪提升、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水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六类重点水利项目共1088项,项目匡算总投资3855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投资2143亿元。

  其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深度节水控水,健全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完善供水保障体系。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积极融入国家水网,加快老岚水库建设,论证实施官路水库、双堠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按照国家部署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论证实施。同时,论证实施胶东输水干线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构建山东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实施防洪巩固提升。聚焦防汛薄弱环节,根据国家部署实施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论证实施东平湖综合治理水利专项、南四湖湖东堤郗山至韩庄段封闭等重点防洪工程,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涝区治理,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改善河湖健康状况,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

  夯实农村水利基础。推进淄博马扎子、东营王庄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支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加强数字水利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加强水安全感知能力建设,加快水利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慧水利体系。

  加强水利管理。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水文化,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

  推进水利改革创新。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创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水资源价税改革和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

  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完善方案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利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下一步,山东全省水利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加强党的领导、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实施机制、凝聚治水合力,加快推进“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