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在济南市图书馆看书的孩子们
今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图书馆联合推出“泉民悦读”小程序,引导市民参与数字阅读体验。截至6月中旬,“泉民悦读”共吸引约240万位实名制读者点击阅览,占济南常住人口的1/5左右,每位读者的平均阅读时长超20分钟。
过去两年,聚焦当地居民的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济南市图书馆扛牢“推动全民阅读”重任,发挥公共文化龙头阵地作用,创新服务理念,主打跨界服务,培育了一批“忠实粉丝”,提升了泉城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当阅读服务来到身边
济南高新区的“上班族”钱博闻,如今养成了坐公交看电子书的习惯。他的阅读平台就是“泉民悦读”小程序。
“小程序有上万册图书期刊资源,没有注册门槛,扫码就看,非常方便。”钱博闻说,自己到济南工作已经5年了,除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风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座城市对全民阅读的重视。
泉城书房雨滴广场分馆是“老济南”耿文彬常去的场所。“我小时候,总往中山公园跑,那里有旧书市场。后来,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在西部城区建成,距离住的地方有点远。”耿文彬说,2020年,自己家附近建成泉城书房雨滴广场分馆,不仅配备舒适的座椅,还有与济南市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图书资源。
济南市图书馆负责泉城书房的具体选址、运维等工作。作为当地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泉城书房建设连续多年写入济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济南市图书馆行政负责人王海介绍,泉城书房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大型公共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小型化、分散化、便民化,把优质的公共阅读资源和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泉城书房全部选择建在城市主要街道、大型社区、繁华商业街、景区公园等人流密集的沿街一楼,方便群众一眼就看到,抬腿就能进。
截至6月30日,泉城书房累计接待读者近300万人次,借还图书超100万册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约1600场次。
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
如今,济南的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多条线路先后开通。细心的乘客发现,济南地铁从今年4月开始多了一些“文化味儿”。原来,济南市图书馆联合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推出“书香地铁行动”,打造多趟“书香列车”:除了车厢内部装饰读书元素外,地铁乘客用微信扫一扫车厢的二维码,可阅读市民推荐的多本好书。
“书香地铁行动”开始之前,济南市图书馆的“书香公交计划”已运行多日,且效果显著。济南市图书馆与济南公交集团合作,打造220部“爱阅巴士”。车上张贴由济南市图书馆推出的“泉民悦读”扫码看书小程序,市民在乘坐“爱阅巴士”时可通过微信App、云闪付App扫一扫二维码,登录后即可免费畅读济南市图书馆精选的优质电子书籍。
“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需要年轻人的参与,而年轻人恰恰是文化娱乐产品选择性最多的群体。”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济南市图书馆党委书记吴波说,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济南市图书馆近年来聚焦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创造性推出跨界服务,旨在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
5月28日,济南市图书馆推出全国首个“图书馆+剧本杀”主题互动体验活动,将“剧本杀”游戏形式和图书馆主题元素相结合,引导读者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提高阅读兴趣。
“不能否认,近些年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公众对纸质图书的关注程度有所降低。”吴波介绍,济南市图书馆推出“图书馆+剧本杀”主题互动体验活动,旨在引导公众寻找“遗失的回忆”,唤醒公众对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
跨界只是融合发展第一步
济南市图书馆往西不到两公里,是年均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的高铁济南西站,且后者的夜间乘客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考虑到自身地理位置,以及济南发展夜经济的有关倡议,济南市图书馆2022年初以来,探索开放“夜场”:在一楼推出专门的夜读空间,运行至当日24点。
因工作原因需经常坐夜间高铁的孙鹏就是受益者。“因为家在外地,一般提前几个小时到济南西站,没地方去,后来就发现济南市图书馆晚上也开。”孙鹏说,今年初至今,他在济南市图书馆夜读空间看完了6本现代小说,也对馆内无微不至的服务深表感谢。
进入7月之后,各地中小学陆续进入暑假。济南市图书馆的创新引擎再次启动:今年,该馆决定推出“读·立”沉浸式家庭读书会系列活动。以近期要举办的“红色阅读专场”为例,活动分为阅读场、体验场、沉浸场,通过阅读场拿到书籍“密码本”或任务清单,进入体验场亲子携手和随机组队完成阅读挑战,最后通过沉浸场化身书中人物参与读书表演或朗诵实现图书的立体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也被济南市图书馆列为重点推介对象。“当前,济南正在全力推动‘文化济南’建设,提升软实力离不开全民阅读阵地助力。”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险峰介绍,济南市图书馆推出再造文献年度大展,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珍贵文献进行扫描、翻拍,复制出版。过去十几年,济南市图书馆投入近千万元,对馆藏重要文献进行记录,当下就是民众检验记录文献成果的时刻。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