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挑山工》写入语文统编教材,“泰山元素”缘何如此受青睐?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6日讯 从今秋新学期开始,将会有更多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通过文章认识、了解、读懂泰山“挑山工”——《挑山工》一文入选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

  “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作家冯骥才笔下的泰山挑山工,他们的形象被写入了校园课本中,刻进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里。

  “泰山元素”多次入选语文教材 

  

  1983年,冯骥才的《挑山工》就曾经入选全国高中语文课本。

  “不高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挑着一根扁担,速度不快但一步也不停地向山顶攀登……”作家冯骥才笔下的泰山“挑山工”形象深入人心。

  首次攀登泰山,冯骥才不单单用一篇文章来描写泰山“挑山工”,回到家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他拿起画笔,创作了一幅画作,画中身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重物压弯了腰,仍坚韧地在陡直而似没有尽头的盘道上向上攀登。

  image.png

  冯骥才对泰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表示,泰山“挑山工”有着让人尊重的低调,与泰山不张扬的特性浑然天成。

  每次攀登泰山都会给他不同的感悟,2013年,冯骥才第5次来泰安,他专程寻找新一代泰山“挑山工”,回忆1981年初遇泰山“挑山工”时的情景,了解现下挑山工的工作状态。

  除了冯骥才的《挑山工》,很多“泰山元素”也频频入选语文教材。

  例如:2018年,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入选北京市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2019年,姚鼐所作的《登泰山记》入选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省市高一使用的新语文教材。

  

  据史料记载,古代帝王祭拜天神地祇的祭祀品便是由“挑山工”肩挑至山顶,这份古老职业延续至今。泰山山顶的物资输送全靠挑山工的硬实肩膀和勤快腿脚。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挑山工”参与泰山索道建设。海拔1545米,6000多级石阶,几千吨的物质,都是一件一件抬到南天门。

  “最沉的是轮盘,5000多公斤。架子得量平,就和豆腐架一样要量平。”当年挑山工的领队陈广武谈起那段往事,激动不已。

  人民日报也曾点赞泰山挑山工:他们是行走的脊梁,轮盘上的将军。

  新时代新担当,勇做“挑山工”

  进入新时代,山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优做强海洋发展大文章……山东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念之基,咬定青山不放松,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去年是山东“工作落实年”,2019年2月11日,在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挑山工”成为“全年热词”。

  2020年3月,在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提出要做“攀登者”、当“挑山工”,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不为沿途风景所惑,向着目标,执着追求。没有四肢,失去左眼,右眼的视力也只有0.3,身上有7块弹片尚未取出,心脏架着5个支架……全国首位“时代楷模”朱彦夫就像一名“挑山工”一样,走在信仰的道路上,拖着病残之躯挑战着“极限人生”,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永不懈怠、一往无前是泰山“挑山工”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20多年来,为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拄着拐杖、拖着一条病腿,团结带领林场千名职工,把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森林覆盖率达96%的绿水青山,实现了从“要饭林场”到业兴人富的华丽嬗变。

  进入新时期,泰山“挑山工”已不仅是一个工作群体,更是“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优秀品质的时代载体。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亚南 柴慧娟  报道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