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破”出文明新风 临沂市移风易俗推进深入人心

  ◎新闻背景

  中央农办等11个部门再发力遏制农村陈规陋习

  重点解决天价彩礼、豪华丧葬问题

  为了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文明乡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存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热切盼望出台相关措施抵制歪风、弘扬正气。他表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记者探访发现,临沂早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摒弃天价彩礼、豪华丧葬等旧风俗,喜事新办、厚养礼葬的移风易俗正深入人心。

  沂水县马站镇:喜事新办、厚养礼葬成新风尚

  2019年对临沂沂水县马站镇的刘亚萍来说意义非凡,今年9月她与心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婚礼结束后,她带着马站镇移风易俗办公室开具的证明,到采购家具家电的商场和举办婚礼的酒店拿到了一部分优惠金,这份意外之喜让她十分开心。

  据了解,为了推行移风易俗,沂水县马站镇设立镇级红事理事会,将县城和乡镇规模较大、信誉度好的婚庆公司、酒店和家电商场等42户商家作为会员单位纳入红事理事会。新人只要按照喜事新办规定举办婚礼,会员商家将在保证商品价格区域最低的前提下,按照成交价的一定比例再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新人。

  “通过这种政府搭建平台方式,老百姓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商品,商家也得到了免费宣传、薄利多销,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也成为一种新风尚,可以说三方受益。”沂水县马站镇党委宣传委员林贵重告诉记者,自2018年下半年实施以来,马站镇报名参与这项喜事新办的新人接近百余户,简约文明结婚已逐渐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工作在马站镇开展得如火如荼,厚养礼葬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殡葬改革方面,马站镇以全民惠葬改革为基础,设立镇级白事理事会,在举办丧事礼仪时,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代替了过去的大操大办。林贵重介绍,在办白事时,刻碑、丧葬服务费、公墓费等多项服务都实行免费,丧事礼仪既节俭又不失隆重。

  作为马站镇移风易俗改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林贵重坦言移风易俗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有难度,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沂水人接受移风易俗,厚养礼葬、喜事新办成为一种新风尚,这让他很欣慰。

  全市成立红白理事会7051个

  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

  马站镇移风易俗改革是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沂市以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为重点,积极作为,持续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临沂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办理丧事费用、时间实现“两个普遍下降”:费用普遍由三四万元下降到一万元以内,时间普遍控制在三天以内;高额彩礼、过度啃老闹婚现象逐步消除,丧事俭办、喜事新办的文明节俭新风基本形成。移风易俗工作收到了“群众减轻负担、基层干部受到欢迎、党委政府赢得民心”的良好效果,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至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品牌。

  围绕打破群众思想禁锢和心理障碍,临沂市文明办协调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40余万份;各县区设立群众监督举报热线,有力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婚事新办、丧事俭办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利用专题专栏、公益短信、倡议书、明白纸、宣传车、彩绘墙、广场舞等传统宣传方式,扎实开展宣传工作。

  红白理事会是推进移风易俗改革的重要一环,临沂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坚持红白理事会成员由群众选,成立红白理事会7051个,实现了自然村、行政村全覆盖。由群众推选出的3万多名觉悟高、有威望、口碑好、热心肠的老党员、新乡贤成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坚持红白事办理标准由群众议,在发动群众充分酝酿、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将移风易俗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在显著位置悬挂张贴。坚持红白事办理效果由群众评,对于群众公认办理效果好的红白理事会,给予误工补助,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纵容引导歪风陋习的,及时督促整改,累计调整1100多人。红白理事会成为移风易俗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主导者。

  在整体推进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南北情况不同,临沂市坚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在南部县区,重点治理流水席和唱大戏现象,发动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达成了庄邻只随礼不吃饭、不请帮客、不吃流水席只吃大锅菜、不唱大戏、减少或不用吹鼓手、婚车控制在六辆以内不用豪华车队、彩礼控制在一万元以内、不过度闹婚等广泛共识。红事上过度啃老、高额彩礼现象也不同程度减少,群众“随礼”负担大幅减轻。在北部县区,重点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从源头上引导、规范丧葬行为,促使广大群众用先进的殡葬理念、文明的殡葬方式取代旧风陋俗。建立移风易俗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以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格局压实了责任、传导了压力,凝聚形成了强大合力。通过多种举措,形成了人人了解移风易俗、家家参与移风易俗、村村狠抓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真正让移风易俗工作深入人心。

  专家:全民参与更好摒弃旧习俗

  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指出,在一些地方,结婚讲排场,殡葬大操大办。在彩礼收取方面也有说法。比如“三斤三两”的风俗,按照百元人民币重量计算,彩礼大概在13—15万元之间;而“万紫千红一片绿”则是万张5元钞票,千张100元钞票,50元的钞票再撒满一片,大概在18万元左右;“一动不动”中“一动”指的是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不动”指的是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这只是彩礼,还不包括结婚的其他花销。在农村没点家底,真是娶不起。

  有些地方的农村丧事花销不少。一般丧事至少3天,还要摆酒席,管前来吊唁的亲人和帮忙邻居吃喝。大操大办不仅花钱多,很多亲戚朋友迎来送往,都很疲惫。很多人都知道这些大操大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不办。

  “国家出台相关的文件,是为改变这些传统的习俗,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整个社会弘扬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和理念,非常有意义。”朱建成认为,一些地方推出的红白理事会就可以很好推进这些事情的解决,慢慢改变大操大办的社会风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进步。而如果想彻底摒弃这些旧风俗,还要形成一种合力,不是一家两家参与,而是需要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慢慢推广开来,从而让移风易俗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临报融媒记者吴慧 张慧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